top of page
​瑞典設計師 - Alexis Holm

上環開店 此心安處是吾家

IMG_6866__edited.jpg

許多街頭景象對港人來說太熟悉,反而容易被忽略掉。訪問當天我們在找拍攝位置,Alexis輕輕一指對面街,讓我們發現了這道紅色鐵閘。

只是剛剛踏入初夏,熟悉的港式悶熱便提早來襲。烈日下沿上環樓梯街拾級而上,經過摩囉街、文武廟,轉入寧靜的四方街來到一間咖啡店門前,牆邊寫上瑞典語,櫥窗卻掛着香港地圖,落地玻璃上隨性地寫着:

 

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(意譯:此心安處是吾家)。」

 

不久,店主Alexis Holm從另一頭的街角走過來,他一身輕便,看來剛從家中步行到來。香港的悶熱,他大抵已習慣了,畢竟這是他移居香港的第12個年頭,這家店也經歷了不同面貌,由一開始售賣自家設計的錶、飾物、鞋履,到今天變成了一半咖啡店,一半售賣以香港地圖為設計概念的產品。

 

Alexis是瑞典人,卻在香港找到自己喜愛的生活模式。「我還住在瑞典時,每次來到香港就覺得很愉快,在機場嗅到那種獨特的潮濕氣味,會覺得安心: 『對,我回到香港了。』」

IMG_6949_.jpg
IMG_6902_.jpg

Tiny Island地圖上的地名是手寫書法,早期設計的地圖(如圖中的西營盤)是由以往在弓弦巷擺檔的添叔書寫。

IMG_6895_.jpg

Alexis找來一間專門做招牌的本地店舖,訂造了這個香港島掛飾,由切割、塑形、打磨、鍍金也是用人手製作。

Alexis製作的第一張地圖是上環,後來愈來愈多人請他製作其他地區,這個社區地圖計劃便慢慢延伸開去。

他在一年多前建立起本地設計品牌,用香港街名拼湊成一幅幅社區地圖,再製成不同的印刷品,設計是富有北歐色彩的簡約風格,製作過程卻非常本土,由印刷、裝裱畫框、紙盒包裝全部也是香港人手製作,而且大部分來自中上環一帶的店家。「這令我跟香港的連結更深⋯⋯這是關於香港的品牌,在某種意義上也變成了香港的一部分。」

 

Alexis指着牆上的地圖說,那些地名也是手寫書法,他逐一數算着「西營盤」、「半山」、「上環」⋯⋯從筆觸的細微之處,可分辨出那些是來自附近弓弦巷的添叔手筆,後來添叔老了,才唯有找其他人書寫。

 

談到中途,他又指着我頭頂的作品,黃銅色的金屬勾勒出香港島的外形,「這是在油麻地人手製作,來自一間做招牌的店。」看到我一臉惘然,他再指向對面街的招牌說:「就是專門做這些中文字的人。」然後他仔細地形容這作品如何由一塊金屬切割、塑形、打磨、鍍金,他如何將設計跟本土技術碰撞,生成一件藝術。這種碰撞,不時也會碰壁,對那些老店來說,那只是他們每天賴以為生的工作,突然遇到一個老外嘖嘖稱奇說「That’s cool」難免感到奇怪,但他就喜歡這樣,把香港人每天也經過、看似平平無奇的工藝發掘出來,名副其實Discover Hong Kong。

 

跟香港的緣分,像是命中注定。Alexis從沒想過要來香港,不過很久以前已看過發哥的電影,他最喜歡的科幻經典《Blade Runner》,許多場景的靈感也是源自香港。親身來到才發現,那些濕漉漉的街道和霓虹燈交錯的景象,他早就看過。

 

IMG_6984_.jpg

走進店內,牆上掛着的印刷品描繪香港,也源自香港。有用人手製作的絲網印刷品,也有用老舊機器製作的柯式印刷品,連同裝裱的畫框,全都是本地老店出品。

2009年,他有朋友租下四方街這家店,於是也就把心一橫移居香港,發展自己的設計事業。相比起斯德哥爾摩,香港讓他感到更自在,在那些令人艶羨的福利制度背後,瑞典在他眼中是個保守、墨守成規的社會。「若你穿上一套粉紅色奇異的裝束,瑞典人會覺得你超級奇怪⋯⋯但在香港,我穿什麼也沒有人理會。」香港有一種自由,那自由是每個人可以選擇要過那一種生活。

 

「這是最接近家的地方。」

 

這個家,對他來說總是既近且遠,像他在此生活12年,結織了香港伴侶成了家,孩子上本地幼稚園,但他還未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。每每聽到孩子跟他說「Hey Dad」,接着一連串廣東話,他便會滿頭問號。「It means hold my hand!」他模仿着小孩的語氣,然後說:「Oh…Okay, okay, I will learn that.」

 

即使工作和家庭也跟香港連在一起,但這種連結總像是短暫的,說不上落地生根,在他看來也沒此必要。

 

「我很喜歡形容自己為沙漠上的風滾草,風吹便移動,我不知道它會把我帶到何處去,然後我又在那兒嘗試做點甚麼。生活不就該是這樣嗎?」
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