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地區群組版主 - 戴毅龍

社區會變 人情未變

IMG_6638.JPG

戴毅龍從小已在石塘咀居住,跟他在區內走了一小圈,已目擊他多番向路上的街坊、店家老闆熟稔地揮手打招呼。

近十年八載,人人都說西環變了樣,全因為港鐵來了。但戴毅龍斬釘截鐵說:不是。

 

「呢種變化唔係喺呢個區發生緊,係喺每一區發生緊,咁就唔係因為地鐵喇。」

 

46歲的阿龍是西環石塘咀多年街坊,也是facebook群組「西環變幻時」的創版版主,在社交媒體冒起不久的2009年便開網上地區群組,今日看來是早著先機,但當年卻是因為他有「大Q鑊」的預感,有建立社交群組的需要。早在港鐵來臨之前的2008、09年,政府已放風有意放寬50年樓齡舊樓強制拍賣門檻,由九成降至八成。「唔好玩啦!」整個西環,由西營盤、石塘咀到堅尼地城,舊樓處處都是,阿龍知道修例一過,收購重建肯定令這裏變天,尤其是一直穩住社區面貌的舊樓地舖、尋常老店,但他根本不知如何對抗。「利東街你知個目標係市建局,但你郁強拍門檻,我搵邊個好呢?」

 

他當時能想到的,就是連結區內街坊,於是乘著社交網絡之勢開展群組,聚集同樣「鍾意呢個社區」的人。起初他不停分享社區風景照,吸引街坊加入,又辦過地區導賞團,讓他們更了解社區的歷史,聚集了理念相近的人後,大家一同討論社區議題,之後又吸引更多人加入互動……時至今天,群組已累積9萬成員。阿龍說,這裏當然有意見不同的人,尤其在社會多事之秋。「(群組)令我deal with好多我無想像過嘅人……有啲人諗法同你好唔同喎,咁你點同佢哋傾?(有些人)最後大家明白有啲立場唔同,但有啲大家都認同嘅方向,咁OK啦。This is what democracy looks like。」

 

這個群組除了討論社區議題,同時也塑造了社區一片另類土壤,編織成一個支援網絡,有社區組織在裏頭找到合作的人,也孕育過不同的好人好事發生。阿龍說曾經有老麵店「嗌救命」,假期前夕,牛丸打到一半,機器忽然壞了,群組一聲號召,便有師傅應聲來修理。又有一次在海旁果欄,有幼貓被困超大型雪櫃後面,群組的街坊、貓義工來協助仍不果,最終勞動到消防坍塌拯救隊來鑿牆開洞救援!此外還有難以數算的尋失貓失狗事件……犀利嗎?基本啦!阿龍說:「有一定人數就做到㗎喇!」

 

在西環長大的阿龍,公餘時間花在經營社區之中,如今變成湊女爸爸,遇上疫情的確是忙得不可交加,但他對於群組的未來仍然滿腦子想法,一邊適應社交平台的變化,一邊仍希望在群組討論社區教育。「呢一年係有啲有心無力嘅,細路無得返學我係好大鑊,本來有嘅時間無埋!」

 

至於強拍這議題,群組開了12年,有改變到什麼了嗎?阿龍坦承:「完全唔知做到乜。」強拍修例無懸念,社區逐漸變臉,那七彩牆身的西環大樓、吃了廿年那個舖位那碗魚蛋粉、轉角那間由細望到大的錶舖,都沒有了。但到了此刻,至少還有一班互相緊扣的「西環人」。

後記

 

跟阿龍在石塘咀走了一小圈,經過港鐵香港大學站,問他:「其實你情願有港鐵定無港鐵?」

「有呀!好清楚呀呢個!」

「你有一個平價嘅公共運輸交通工具,令到基層勞動者佢哋可以唔使塞車地返到工,佢生活係一定改善咗㗎!係咪?但我唔鍾意高鐵。高鐵貴,剩係啲社會精英先至用到囉,因係佔用咗好多基層勞動者嘅資源囉,其實就係咁簡單。」

「地鐵梗係好啦,以前無地鐵?出中環返工,真係X街㗎塞到,係喊嗰隻㗎。我試過出中環,上咗車塞住喺條橋度一個鐘頭呀,大佬!」

IMG_6666.JPG

當年西環大樓被田生地產收購,現在已重建成「豪宅」翰林峰,阿龍覺得惋惜,他仍記得大樓外牆那繽紛的色彩。圖為山道一「田生地產」空置舖位。

IMG_6684.JPG

石塘咀地標山道天橋與街坊為伴,橋下亦是街坊聚腳點,曾多次舉辦世界盃、電影放映會,每年的盂蘭盛會亦是多年傳統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