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環保種植 - 芳芳姐

弓絃巷DIY種植連繫社區

sSDSC08741.jpg

芳芳姐以往與丈夫在摩羅街開店,退休後熱愛種植,至今仍會每天回到摩羅街的舖位打理植物。

從文武廟沿樓梯街向下走,在沉悶的長命石級之間,突然出現一道有趣的盆栽牆——延伸至弓絃巷的另一道石級之上,鐵絲網上懸掛了逾百棵小盆栽,盆栽都以廢棄膠樽改裝而成,高矮大小、錯落有置,後來有街坊說,是摩羅街的一個老闆娘自己種植的。

人們都稱老闆娘「芳芳姐」,搬進摩羅街已40年,而她的丈夫劉先生,自小就在中西區長大,搬屋搬過好幾次,由出生至出身、成家立室、生兒育女,也一直在中上環。1980年代,芳芳姐與丈夫買下摩羅街的單位,開店經營古董鐘表的生意,至10多年前退休。如今,夫婦倆每天依舊從屋企走回摩羅街,在單位內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,種花、布藝、做義工、湊孫,退休生活依然充實忙碌。

「我很喜歡植物,自小就喜歡,或許是因為父親是做這行業的。」

 

芳芳姐說,她起初只在這裏的窗台種,不過,植物愈種愈多,於是她開始把它們移至舖前的行人路上;後來植物繼續開枝散葉,就想倒不如拿去裝飾一下離舖位不遠的鐵絲網,方便照顧又美化社區。


 

SS20210429_153917.jpg
SS20210429_170056.jpg

掛在鐵絲網的植物,有不少是用了廢棄的材料如膠樽再造。

SS20210429_163030.jpg

芳芳姐會自製各種種植的工具,例如用膠樽剪成花樽、把廁紙筒摺成培苗盆。

兩三年前開始,芳芳姐把自己的植物掛在弓絃巷,美化社區,很多街坊與途人會駐足欣賞、與芳芳姐交流種植心得。

在長期拉上閘的舖裏,種植工具林林總總,除了花泥、肥料等,其他有很多都是她利用「廢物」再造,例如不少花樽是用廢棄的膠水樽剪成。「你看這個,則是用我孫仔孫女吃完的薯片筒做的。」她也會用廁紙卷中央的廁紙筒,製作培苗用的小兜,「這樣當苗開始長大、要移盆時,我毋須再翻泥倒出植物,而是剪開廁紙筒,輕易地把植物連根連泥搬家」。其他廢物利用的工具,還有用完沒有棄掉的木筷子可以用來鬆泥;而每天用來「擔水」到石級澆花的大水桶,則改裝自蒸餾水大水樽。

每天早上,她從舖裏擔水來澆花,鬆泥翻土、修剪打理,植物長大了,又移進舖裏換盆,放到露台繼續種,或者送給街坊鄰里。途人看見她用心種花,偶爾會藉著植物打開話匣子,當中有外國人、有菲傭,雖然言語不通,但芳芳姐說看見對方的表情及肢體語言,也可以感受對方欣賞這些植物、欣賞她的努力。而街坊鄰里,則常向她偷師,甚至當她是植物醫師。「他們常告訴我哪兒有盆栽瀕死被棄置街頭,我都不知救過幾多盆了。」

因為種植,話匣子打開得更容易,如今街頭巷尾幾乎人人都認識她。

 

摩羅街之上,愈來愈多店舖與住客也多了互相照顧對方的植物,「我看見對面店舖的植物缺水,當然會順便幫它淋下水」,而街坊也會通知芳芳姐她的植物被偷了。

 

「我唔嬲,我好開心㖭,他偷我的植物,即是喜歡我的植物啦,有多一個人愛錫它們,不也是件好事嗎?」

SS20210430_135015.jpg

摩羅街的街道兩旁,店主都種有不少盆栽。

bottom of page